中原区人民政府网站logo
中原报告之一:辉煌“十三五” “四个中原”绚丽画卷徐徐展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1-02-02 15:29:39  
2月2日上午,中原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嵩山饭店隆重开幕。

2月2日上午,中原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嵩山饭店隆重开幕。

中原区委书记乔耸等领导出席开幕会。

中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晓雷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向代表们徐徐展开一幅绚丽的“出彩中原”画卷,振奋人心。

“十三五”期间,中原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达到709.3亿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4.4亿元,两项指标基本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620亿元,年均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0.04:41.7:58.3调整为0:31.7:68.3,服务业占比较“十二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郑州中央文化区获批“河南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中原特色商业区5次获“河南省十强”、连年保持了四星级服务业两区,中原新区两次获全市“两快”组团新区,全区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活力中原取得新成效

中原区统筹推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重点片区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创新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支撑发展的新引擎让活力中原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一年,中原区紧紧抓住核心板块建设“牛鼻子”,劲往一处使,合力攻坚,全力推进中央文化区、须水河片区、二砂文化创意园区三大核心板块建设,二砂文创园、芝麻街1958双创园在全市32个核心板块中率先开园。

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引进项目317个,投资额1300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950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完成进出口总额13.4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1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活力逐渐增强。

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末,全区科技服务业企业近8000余家,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397家,产业增加值达130亿元,占GDP比重18.3%,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文化创意旅游业加快孕育。大型文旅集团华侨城落户中原,二砂文创园入驻17家知名头部文创公司,芝麻街1958双创园入驻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8家,创新型企业30余家,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高标准推进。

文化中原展现新面貌

“十三五”期间,围绕“文化”谋发展、抓建设、筑产业、兴事业,文化中原展现新面貌。

奥体中心、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等建成投用,承接了2020乒乓球世界巡回赛总决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国内外顶尖赛事、文化活动;二砂文创园和芝麻街1958双创园首开区成为市民打卡地和郑州工业历史遗存文化地标;形成以区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14个街道级分馆、15个社区分馆、4个城市书房、2个24小时微图为延伸的图书馆总体网络。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600余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郑州爱乐乐团“魅力中原”系列惠民音乐会,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突出“文创+科创”发展方向,着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数字传媒等业态,文化产业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全区文化创意企业达到 200家,从业人员3.5万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较2015年增长2.3倍。

生态中原实现新提升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中原实现新提升。

大气环境质量实现“三降一增”,PM10、PM2.5和NO2浓度年均分别下降11.7%、11.3%和8.7%,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30天,较2015年增加114天。

全面落实“河(湖、库)长制”,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市控断面稳定达标,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实行污染地块动态化管理,“十三五”期间受污染和污染土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生态水系建设取得实效。积极推进“两纵两横六湖一库”生态水系建设,须水河改造提升完成水系绿化35万平方米,柳湖、秀水河具备注水条件,贾鲁河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建成蓄水,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全线完工,牛口峪引黄工程实现供水,西流湖公园综合整治拆迁工作基本完成,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园林绿化提质发展。新建综合性公园、区级游园、街头绿地126个,绿化提升12条生态廊道、73条道路、1条林业生态景观带,完成生态廊道贯通工程103.4公里、铁路延线绿化24.3公里、南水北调生态公园14.2公里,造林1300亩、森林抚育1800亩,新增绿地68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63%,连续两年获评郑州市“月季花杯”园林绿化建设金杯单位,初步形成“城在林中、园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园林绿化格局。

幸福中原达到新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幸福中原达到新水平。持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增进民生福祉,财政民生累计支出138.66亿元,是“十二五”的1.88倍,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稳定在7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连续被评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城镇化率达到92%左右。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33条新建道路通车,51条道路加快施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有序推进,488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城乡结合部环境明显改善,“一环十纵十横”城市道路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高标准保障了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举办,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安置房建设顺利推进,新开工安置房项目57个,25个安置项目回迁群众8.8万人。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民。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36所,新增学位2.83万个,招聘教师1628人,中小学初始年级全部消除大班额,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7%,午间供餐及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公办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1.55万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就业,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低于3.5%的控制目标。困难群体托底保障。累计安排财政补助资金3.32亿元,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困难儿童、残疾人救助供养等工作。分配保障性住房8752套,发放住房补贴842.1万元。新建6家养老机构、36家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基本养老参保率和城镇基本医疗参保率实现全覆盖;39家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加快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基本形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