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动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中原区迅速行动、多措并举,确保“两个责任”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一是高位谋划推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听取了区食安办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汇报,召开区委、区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省、市食安办会议精神,明确了区级食品安全包保责任清单,24名区级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包保,实现了B级主体100%包保到位。通过区级党政领导示范带动,各街道迅速落实本级包保主体清单,确定包保干部,建立工作台账。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包保干部1121人,其中区级包保干部24人,街道包保干部147人,社区包保干部950人。全区已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5007个,其中B级主体50个,C级主体240个,D级主体4717个。
二是加强沟通协调。成立区级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目标任务,区级工作专班与市、街道两级工作专班上下联动,加强协调配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提出了“底数清、责任明、重节点、稳步推”的目标。组织各街道对全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拉网式排查,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对照全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清单,逐级认领并核实经营状态,对在业商户按照规模大小、业态类型等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停产停业的予以标注。坚持“条块结合”,在各街道梳理上报分级清单的基础上,区市场监管部门予以审核把关,力求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按照分层分级、层级对应的包保责任制度要求,全面建立“三个清单”和组织签订“承诺书”,将各级包保干部配备到位、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管理员落实到位。每周统计各单位工作进度,确保包保责任制按时间节点有序完成。
三是强化工作指导。区食安办充分发挥牵头作用,通过现场培训会、网络视频培训会、微信工作群、电话沟通等形式,围绕工作机制实施细则、包保主体划分标准等重点工作内容详细对区、街道专班人员进行培训指导。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区、街道、村三级“两个责任”工作动员部署以及包保干部宣贯会议;成立区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工作流动指导站,到各街道现场指导制定包保责任清单台账、督查责任清单台账。12月初,区市场监管局组织辖区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管管理规定》进行宣贯培训,引导企业明确主体责任要求;设计了《食品安全总监职责》及《食品安全员守则》两个制度模板和《日管控记录表》《周排查检查表》《月调度会议记录表》《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四本台账供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考使用。
四是优化考核措施。我区将“两个责任”机制落实情况作为各街道年底食品安全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区食安办对各项工作细化量化,每周统计各单位工作进度,年终对各单位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对工作推进不力、考核排名靠后的街道一把手进行约谈警示。
五是督导监管有机结合。区、街道、社区包保干部开展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督导工作,重点查看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任命及“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促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区市场监管局围绕春节群众所需所盼,开展沿街门店和集贸市场牛羊猪肉瘦肉精快检329家次,发现整改问题11个;开展馒头作坊(面制品)生产环境及非法添加检查103家次,发现整改问题4个;开展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大中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检查159家次,发现整改问题41个。通过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