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人民政府网站logo
今天16时52分,中原正式进入……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网科普 经济日报微信  时间:2025-09-07 11:53:42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

今天(9月7日)16时52分,我们迎来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白露是反映气温变化的重要节气,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大部分地区的暑热基本结束,明媚的仲秋时节正式登场,地上的湿气因为气温下降凝结成露水,“白露”因此得名。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

鸿和雁是两种鸟,在二月,它们会北飞,然后在八月南飞回来。

二候玄鸟归

玄鸟,也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它是北方的鸟,南飞据说会带来生机。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谐音,是美食的意思,养羞是指鸟儿感觉到冬天快到了,为了储备食物以便度过寒冬。


白露民俗,食暖心安

一地一俗,一味一深情。

白露的传统吃食里,藏着代代相传的智慧。

吃番薯 | 健脾防秋寒

番薯性温味甘,能健脾养胃,为秋冬储存能量。

饮白露茶 | 甘润正当时

“春茶苦,夏茶涩,白露茶甘醇润秋。”此时茶叶历经盛夏,茶味沉着、香气清雅。

煨乌鸡 | 浙南的温柔

浙江部分地区,习惯白露炖一锅乌骨白毛鸡,慢火煨就,汤清肉烂,暖身亦暖心。


白露读诗,句句皆秋声

秋的意境,在诗词中最是分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白居易《衰荷》


养生“三忌” 避开伤身陷阱

壹·忌生冷,护好脾胃阳气

白露后气温下降,人体阳气渐收,消化系统对寒冷的耐受度大幅降低。若仍像夏季一样食用冰镇饮料、生冷瓜果、凉拌菜等,易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腹泻、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长期还可能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使人面色萎黄、精神疲惫。

建议饮食以温热、清淡为主,如小米粥、山药汤、炖菜等,减少脾胃负担。

贰·忌露体,防范风寒侵袭

民间素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俗语,正是提醒人们白露后不可再随意赤膊露体。

夜间气温骤降,若开窗睡觉、穿着单薄衣物,或让空调、风扇直吹身体,尤其是腰腹、颈部、脚部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极易受凉,诱发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老人和儿童更需格外注意。早晚外出建议携带薄外套,夜间睡眠可适当加盖薄被。

叁·忌熬夜,养护体内阴血

白露后白天渐短、夜晚渐长,遵循中医“秋冬养阴”原则,早睡早起才能顺应自然规律。

长期熬夜会耗伤体内阴血,损伤肾气,不仅会导致黑眼圈加重、精神乏力,还会降低免疫力,增加秋冬患病风险。建议每晚10点半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让身体有充足时间收敛阳气、滋养阴血。

养生“三宜” 顺应节气养身心

壹·宜饮茶,清热润燥护肺

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易受损伤,适当饮用温润茶饮可缓解秋燥。推荐百合麦冬茶,取百合10克、麦冬8克,用温水冲泡代茶饮,能养阴润肺、缓解口干舌燥;

菊花枸杞茶也是不错的选择,菊花清热、枸杞滋补肝肾,适合白露后易眼干、疲劳的人群。需注意茶水需温热饮用,避免凉饮刺激肠胃。

贰·宜养肺,饮食运动双管齐下

饮食上,可多吃润肺养阴的食材,如梨、银耳、百合、蜂蜜、莲子等。比如用银耳、百合、莲子煮羹,或蒸梨时加入少许川贝,既能滋润呼吸道,又能缓解干咳、咽喉干痒等秋燥症状。

运动方面,选择慢跑、快走、八段锦等平缓的项目,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耗伤津液,建议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叁·宜泡脚,驱散寒气助睡眠

白露后寒气渐重,坚持每晚用温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驱散一天的寒气,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同时还能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泡脚时水温以40℃左右为宜,水位没过脚踝,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泡后及时擦干双脚,穿上袜子保暖,避免受凉。

养生“三秘诀” 简单实用易坚持

壹·早晚一杯温水,补充津液

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能滋润咽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睡前1小时喝一小杯温水(约100-150毫升),可防止夜间血液黏稠,降低心脑血管问题风险。

需注意水温以35-40℃为佳,避免饮用凉白开或冰水,以免刺激肠胃。

贰·适度运动,以“收”为原则

秋季养生讲究“收敛”,运动需避免过度消耗。可选择在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外出运动,此时气温适宜,空气清新。运动时动作放缓,避免奔跑、跳跃等剧烈动作,若运动过程中出汗较多,及时用毛巾擦干,避免吹风受凉,运动后可适量饮用温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叁·调心养神,避免悲忧情绪

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白露后秋意渐浓,易让人产生伤感、低落的情绪,长期如此会损伤肺气。建议多到户外散步,感受秋日阳光和自然景色;也可通过听轻音乐、读书、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内心宁静、心情舒畅,让神气收敛,顺应秋天“容平”之气。


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天地间少了夏季的炎热,多了几分秋日的温馨宁静,让人的心也变得舒朗恬淡。


愿你在这个美好的时节邂逅更多的诗意与精彩。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