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路街道党工委坚持“人民至上”,积极探索实施“五心”工作法,带领各社区党组织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 在落实落细各项集中攻坚任务上加速推进、求质增效。
一是健全机制强信心。认真制定《建设路街道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挂图作战 集中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攻坚办,分别成立材料组、联络组、督导组和简报组,并将“挂图作战 集中攻坚”进度图通过电子屏、宣传展板等形式进行上墙公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社区(村)召开工作推进会,对各项任务目标进行再细化再分解,保重点,出亮点,通过查找“堵点”、解决“痛点”、总结“难点” ,营造了攻坚浓厚氛围。同时与“亮赛比”活动紧密结合,推行“讲党课+再培训+真测试”,为每位党务工作者提供全面系统自测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党组织书记学习的主动性,以考促学,以学促干,打好攻坚行动坚实基础,增强攻坚行动必胜信心,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帐篷支部聚民心。在楼院支起帐篷,建立桐柏路、前进路、市场街3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帐篷临时党支部,下设党员干部攻坚先锋队,设置“双改”工作党员先锋岗,把党员身份亮起来。建立帐篷恳谈会、帐篷议事会、帐篷协调会,邀请施工方、监理方、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倾听居民心声,了解居民诉求,实现改不改群众来评判,改哪里群众说了算,有效筑牢“双改”工作“桥头堡”,让党旗在改造一线高高飘扬,真正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绘出“双改”最大同心圆。
三是党群打造守初心。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行亲民化、美化的改造,践行“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服务宗旨,坚持“四有”标准:一有亲民化改造。设立计生、民政、社保等“服务吧台”,让居民办事“零距离”;二有活动场所。开放图书角、活动室,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学习的需要;三有配套设施。党群服务中心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茶水、老花镜、充电器、休息座椅等一系列便民配套设施;四有群众参与。在社区各“楼院一家亲”微信群里和单元公告栏中发布“征集令”,筹集“金点子”,号召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争当党群建设主人翁,让群众有充分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让党群成为居民群众的第二个“家”。
四是党建联盟筑同心。一是健全“社区党组织+楼院(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和服务网络,健全14个楼院党支部,实现辖区楼院党组织全覆盖,使每个小区、每个楼院都有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二是组建楼院业委会、自管会、居民议事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结合老旧小区卫生差、出行难、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召开协调会,共同协商征求意见、调处矛盾等事宜,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有人管,逐项销号解决。三是搭建区域议事平台。各社区党委充分利用组织联系、情感交流、需求对接等方式,常态化推出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实现驻区各级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共同打造区域共建、党员教育、志愿服务、平安建设等多元化服务项目。四是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对志愿者进行招募,启动“红色管家 服务到家”活动,组建绿城先锋、夕阳红、贴身管家、绿色环保、才艺达人等16支志愿者服务队,400余名志愿者,提供“红、橙、黄、绿、蓝”彩色服务,实现群众微心愿,树立良好形象,不断深入人心。
五是亲民服务暖人心。一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治安、消防、居民呼叫器为一体的智慧平台,实现楼院、居民安全动态管理。二是培育楼院文化,社区发展持续化。整合辖区内文化艺术队伍以楼院为单位,利用社区内广场,定期开展楼院邻里一家亲等活动,通过文化活动融合居民。三是建设楼院里的“小食堂”,以“弘扬社区文化,共建幸福家园”为载体,精心推进“党的温暖暖人心”“多项服务进楼院,提升你我熟识度”等特色实践活动,让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增强邻里之间的了解深度,营造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赢得民心,温暖民心。
下一步,建设路街道将坚持组织引领,党员带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挂图作战 集中攻坚”行动为契机,努力成为辖区百姓的贴心人,走进群众心坎、温暖居民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