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汝河路街道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底座,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方式,创新建立“一二六”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市域之治筑幸福之基,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一个核心,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引领力
坚持党建为核心引领网格治理,不断丰富市域社会治理内涵,把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建立“社区+机关”“社区+企业”“社区+社会组织”跨领域党建联合体,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辖区共建单位党组织连成“一线”,以地企共建为抓手,挖掘共享型资源力量,在“组织共融、队伍共建、发展共谋、资源共享、服务共促、责任共担”中不断发挥融合党建的示范和引领效应,有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将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搭建两个载体,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聚合力
搭建线上、线下两个载体,一体化服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让基层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线上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推进综治工作平台整合,利用综治中心平台、信访平台、人口库等大数据平台,掌握辖区总体情况,为群众提供多样性、个性化公共服务,在精细周到的服务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线下以“社区资源+”开启市域社会治理“新窗口”,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创新“社区资源+法治”“社区资源+警务”等模式,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下沉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窗口,推动居民各项事务“就近办、一次办”,协同社区共同化解矛盾纠纷,以“绣花功夫”绘就市域治理“最美窗口”,共同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抓实六项联动,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力
创新六项机制精准化流转,着力构建“组织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的“多网合一、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格局。
“网+N”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将网格、社区、民警、司法多部门联合,及时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今年矛盾纠纷调处300余起,调解成功率95%,进一步减少了各类社会风险隐患。
“红色物业”互联共促机制,打造“红色物业”,健全多方治理主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街道每季度召开1次协商议事会,每月组织1次民意交办会,协商解决居民反映的合理诉求和物业服务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
“群防群控”信访维稳机制,在“四包一”信访维稳制度基础上,构建“社区+民警+物业+志愿者”群防群控体系。社区组织退休老党员、大学生等组成社区“治安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在各网格进行治安巡逻,向小区居民宣传防盗、防抢、防诈骗知识,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12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册。
安全消防联防监管机制,街道每月联合汝河路派出所对辖区个体商户进行安全生产、消防检查工作,落实安全责任、整治安全隐患,确保辖区安全稳定。截至目前督导检查40余次,检查单位80余家,查出隐患10条,整改10条,无重大隐患。
“民警在网格”治安防控机制,以社区网格为基础,设立社区警务队,派驻街道民警共20余人,派出所民警与网格员“捆绑”作业,实现了社区工作互通交融、数据共享、辖区共治。
市域社会治理防控机制,统筹整合各种防控资源,充分运用“一站式多元化解和顺中原”等信息化手段,化解居民矛盾;在非物管小区积极开展治安巡逻队定期巡防,确保居民生产生活有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与派出所联动,定期对辖区内门面房、出租屋进行排查;对社区矫正、涉毒人员等群体定期走访,有力地保证了辖区治安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