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学思悟贯通,推进残联信用体系建设工作,7月7日下午,中原区残联组织学习信用体系建设知识。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左献荣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学习。
1、信用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一般而言,信用(Credit)一词,包含三层含义:
其一,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
其二,信用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
其三,信用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什么是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了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三个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加速发展阶段。
4、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我国正处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期。
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正处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拓展期。
5 、如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以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
通过这次学习中原区残联全体人员对信用方面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后会积极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