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办公楼变身工业“博物馆”,将梳棉机、梭织机等车间“大块头”搬进来对外展示,配合老照片、音视频等,生动讲述老郑州的纺织史……今年端午假期,到访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的游客络绎不绝,工业旅游、研学打卡成为高频词。
“一条棉纺路,半部郑州史。”与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一路之隔,中原区国棉三厂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正加快建设。坚持“修旧如故、补新如故、新建融故”,完整保留21栋苏式建筑,通过城市更新,着力打造集文创博览、产业办公、体验旅游等于一体的都市旅游历史文化街区,未来230家以上知名品牌将落户这里,在唤醒西郊工业记忆同时,进一步擦亮“中原文旅”新名片。
“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中原区委副书记、区长邓英文说,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围绕辖区内郑州中央文化区(CCD)各类场馆引领带动和老城区工业遗产活化利用,聚力打好“新”“旧”两张特色文旅牌,通过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和科技赋能,着力推动文旅商一体融合发展,充分释放消费新活力,助推中原文旅破圈出彩、引领风潮。
一路串起新潮地 工业旧址变城市秀场
寸土寸金的土地也要留白增绿。活化利用工业旧址,给历史以空间,给人文以时间。
郑州市中原区,2.3公里的华山路像是一条时空回廊,展出的是更新、向新的经济文化巨变。
这条路见证了郑州西部老工业基地的高光时刻——
华山路从南到北,沿线的中国第二砂轮厂,曾是全国最大、亚洲第一的砂轮厂;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1963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58年建厂的郑煤机,迄今仍是全球重要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
城市更新发展,产业由“重”变“轻”。随着城市版图外扩、经济结构调整,华山路沿线的国有工厂搬出主城区,工业旧址一度空置。
聚焦工业遗址保护性再造、产业化改造和景区化营造,变“锈带”为“秀带”。中原区依托“一路四街”城市更新项目,重点培育打造芝麻街1958双创园、保利久街、万达金街、121钻石产业园、磨街文创园、二砂文创园,形成以工业遗存保护区、特色旅游街区、双创产业园区、宜居宜人生活社区为特色的郑州记忆城市生活IP,连点成线的特色经济带和时尚消费街区,充分彰显“年轻郑 活力郑”魅力。
这条路正成为重拾西郊记忆、品味新潮郑州的绝佳窗口——
依托郑煤机老厂房改造建设的芝麻街1958双创园,聚焦“科技创新+总部经济”理念,佳木成林长为“科创绿谷”,先后引入滴滴出行、北京青矩技术、上海联创等178家双创企业,涵盖工业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大数据等诸多领域,入园企业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亿元,被评为十佳街区商业·网红新地标第一名。
不拆一栋楼,不砍一棵树,郑州三磨研究所南院旧址活化改造成磨街文创园,以年轻人为中心,打造有调性的烟火集聚区,将历史建筑与现代设计元素巧妙融合,引进艺术及非遗展览馆、个性文创、简餐咖啡、主题餐厅、LiveHouse等多种业态品牌50多家,成为集社交、消费、娱乐于一体的24小时潮流发生地、理想生活自在地。策划举办的公路市集、磨力市集、非遗体验等特色活动备受好评,磨街文创园入选成为2023年最受网民喜爱的郑州网红新地标。
历史建筑是可阅读的城市肌理,完整保护郑州第二砂轮厂34栋包豪斯建筑,将其改造成为二砂文创园,打造集历史展陈、娱教互动、文化休闲融合于一体的二砂记忆坐标,聚焦“文化+科技+金融”,打造中原区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同时紧抓重要节会,先后举办中原奇妙游——郑州迎春灯会、“龙年寻龙味儿国创游园会”市集等创意文旅活动,开园以来累计客流量达20多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500多万元。
一路连“四街”,“豫”见新郑州。改造后的工业旧址,延续城市文脉,保存城市记忆,也在重塑地区经济新活力,与沿线的保利久街、万达金街错位互补,成为富有年轻烟火气的新地标。
老城复兴,旧巷潮街。以华山路沿线城市更新项目为抓手,中原区还通过“片区+综合”更新模式,着力促进该区域老旧小区、街区、口袋公园升级改造,发展郑州西部城区消费新场景、打造文旅新名片。
在芝麻街1958双创园的中原设计谷中体味创意巧思,到磨街文创园的大白俄餐厅体验正宗俄罗斯美食,走进保利久街“郑好看”剧场听一场脱口秀,于二砂“钻石广场”仰望“记忆之环”……
沿着华山路漫步,看工业遗址如何活起来、火起来,以“工业旅游+时尚消费”为特色的旅游街区,正成为助力中原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且以诗意共远方 擦亮郑州CCD文化之窗
“东有CBD,西有CCD!”
作为郑州市老城区,中原区以工业历史而闻名,又因文化高地而出彩。当下,中原区着力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等“四个中心”已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之眼。
5月25日至26日,凤凰传奇“吉祥如意”巡回演唱会在郑州奥体中心激情开麦,两场观演歌迷达8万多人次,70%的观众来自外省市,以观演为契机,畅游郑州,深度感受绿都文化;
6月7日,2024年现代五项世界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现代五项资格赛和2024年激光跑世界锦标赛在郑州奥体中心同步开赛,来自世界各地近千名运动员开启赛场博弈……
以承接大型国内国际赛事和明星大咖商演为抓手,吸引全国游客打卡郑州,今年郑州奥体中心将承办各类活动120余场,成为外地游客品味“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的“流量”窗口。
变“流量”为“留量”,以“演唱会经济”为例,2023年郑州奥体中心承接大型演唱会23场次,占郑州演唱会市场的86%,累计观演68万人次,拉动中原区及周边餐饮、住宿、零售、交通和旅游经济近5亿元。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凝练、气质所在。来到中原区,漫步郑州中央文化区,动静之间尽显文化之深、文艺之美。
到郑州大剧院体味魅力中原,在一场场精品舞剧、话剧、戏剧和音乐会中细细品味文艺郑州;到郑州博物馆看大河文明展,在文物展览中深度对话华夏文明,探寻郑州古韵新风;漫步郑州美术馆,看摄影、赏绘画,放空身心邂逅艺术,感受不一样的“诗和远方”……
依托“四个中心”,擦亮郑州CCD文化之窗,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文创产品,培育优质的城市文旅文化品牌。中原区围绕打造新消费区域,依托传媒中心等“四个中心”带动,电竞、音乐、动漫、新媒体、体育赛事、文化演艺、展览展示等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中原区先后招引抖音集团河南运营总部、河南巨量引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衍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深圳创竞体育有限公司MTG猛虎电竞俱乐部等一大批上下游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特色明显。2023年,中原区首次入选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全区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超200亿元,全部文化企业营收增速200%,均位居郑州市内六区第1名。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纵深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原区委书记李晓雷表示,要立足中原区独有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聚焦郑州中央文化区(CCD)建设和“工业遗产+”业态谋划,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重大文旅项目为牵引,着力发挥科创、文创园区优势,围绕“青年”做文章,着眼“潮”字谋发展,加快文旅产业链打造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开辟独具特色的文旅新赛道,通过重塑“西郊记忆”,进一步叫响中原文旅新品牌、新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