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中原区为荥阳山间平原向东延伸的一部分。由于长期地质变化,辖区西南部为侵蚀、削蚀浅山丘陵地区,其余部分为黄土状倾斜平原。按地貌分,全区总面积中平原占78%,丘陵占22%。整个地势是西部高、东部低,西南高、东北低,即西南向东北倾斜,或局部南北向倾斜。境内河流有贾鲁河、金水河、须水河。贾鲁河四季有较少基流,其余均为季节河,均属淮河水系。湖有西流湖,1974年郑州市为解决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在贾鲁河河谷经人工改造而成,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容水量为100万立方米,为引黄入郑工程。黄河水经邙山三级提灌后,自西北向东南流入西流湖。水库有常庄水库,原设计以农业灌溉为主,后随着城市供水紧张,常庄水库以城市供水为主。2014年9月21日,丹江水进入南水北调郑州段干渠,试验充水最大流量50—100立方米每秒。23日,丹江水抵达黄河以南充水试验的终点——中原区段须水河节制闸。27日5时21分,郑州段双洎河渡槽节制闸闸前达到目标水位,水深7米左右,上游小洪河倒虹吸节制闸闸门关闭,郑州全段充水结束,进入静水观察期。
【基本气候特征】中原区年平均气温16.1℃,较常年偏高0.9℃;平均年降水量942.3毫米,较常年偏多近6成;年平均日照时数2100.3小时,较常年偏多164.5小时。
气温。2023年,中原区平均气温16.1℃,较常年同期偏高0.9℃,比上年同期偏高0.2℃。其中,冬季平均气温3.1℃,较常年同期偏高0.4℃,比上年同期偏低0.2℃;春季平均气温16.8℃,较常年同期偏高0.7℃,比上年同期偏低0.3℃;夏季平均气温27.6℃,较常年同期偏高1.1℃,比上年同期偏低0.5℃;秋季平均气温16.9℃,较常年同期偏高1.4℃,比上年同期偏高0.7℃。
降水。2023年,中原区平均降水量942.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6.4%,比上年同期偏多113.5%。
平均日照。2023年,中原区平均日照时数2100.3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多164.5小时,比上年同期偏多61.6小时。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中原区土壤成分母质多为洪积冲积物,土壤种类以地带性褐土类中的砾黄土、潮黄土、砂砾土、褐土化砂土为主,适应农作物生长。砾黄土是主要土壤之一,适于各种粮食作物生长,增产潜力较大。潮黄土、褐土化砂土也是主要土地之一,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2023年初,中原区湿地面积2.65公顷,耕地面积533.68公顷,园地面积139.26公顷,林地面积607.64公顷,草地面积260.9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7546.0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69.84公顷,水工建筑用地面积37.27公顷,水域面积392.06公顷,其他土地面积52.7公顷。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两种。中原区地表水量十分缺乏,全区各河流除贾鲁河有较少基流外,其余各河均已干涸。多年来平均地表径流量141.3万立方米,扣除年平均过境水流量,可利用的仅有流量的15%。过境水资源,包括污水资源和过境水源。污水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日排放量16.53万吨。过境水源有贾鲁河、金水河、须水河、索须河,过境面积109.34平方公里,径流量1202.7万立方米。水质属碳酸钙水型,符合饮用、工业和灌溉用水标准。由于须水河、索须河沿线乡村工业生产中未经过处理的废水排放,带来不同程度污染。
【生物】中原区现存野生动物主要有鸟类、鱼类、鼠类及刺猬、黄鼠狼(黄鼬)、野兔、野鸡等;鸟类主要有喜鹊、斑鸠、麻雀、布谷鸟、乌鸦、鹭鸟、大雁、猫头鹰、燕子、黄鹭、啄木鸟等。
境内栽培植物主要有粮食、油料、蔬菜(含莲藕)、林木、果树、花卉、药材七大类。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绿豆、红薯、高粱等。油料作物有花生、油菜籽、芝麻3种。蔬菜有白菜、包菜、萝卜、胡萝卜、大葱、葱头、番茄、茄子、黄瓜、辣椒、西葫芦、笋瓜、苦瓜、冬瓜、南瓜、芹菜、菜花、菠菜、油菜、韭菜、芥菜、荆芥、小茴香、香菜、土豆、豆角、叶菜等;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有樱桃番茄、荷兰豆、西兰花、西芹、球茎茴香、迷你黄瓜、迷你番茄等。果树有苹果、梨、葡萄、桃、杏、石榴、柿子、枣、核桃、无花果等。林木有杨树、柳树、泡桐、梧桐、槐树、榆树、椿树、楝树、松树、柏树、银杏、合欢等;新引进的绿化树种有常青白蜡、美国红栌、荚迷、金叶黄杨、大叶丝棉木、美国海棠、紫叶合欢、红叶臭椿、枇杷叶荚莲、玫瑰红紫薇、金边扶芳藤、光皮树、茶条槭、红芙杨、湖北枫杨、大叶女贞、榉树、速生柏、栾树等。花卉有月季、牡丹、菊花、白玉兰、康乃馨、瓜叶菊、一品红、一串红、仙客来、美人蕉、虞美人、郁金香、蟹爪兰、仙人掌等;新引进的花卉品种有蝴蝶兰、大花蕙兰、玫瑰系列、绣球、非洲菊、红掌、百合、彩叶草、鹤望兰等。